端诚殿内,肃杀之气几近溢出。
先前戚维礼被汪鼎当朝撂倒的时候,虽然他没有愚蠢地直接攀扯李适之,但是这不代表他和李适之的关系没有任何人知晓。
至少李宗本在原刑部尚书高焕被罢官之后,已经逐渐反应过来。
当初李适之向他阐明高焕和陆沉的勾连,没过多久大理寺就拿出刑部这些年累积的过错,让李宗本可以名正言顺地罢免高焕的官职,仿佛是天子瞌睡就有人送来了枕头。
事后回想,李宗本意识到大理寺卿戚维礼和李适之的关系非同一般,戚维礼显然早就在暗中收集高焕的罪证,只等李适之说动天子,他就立刻一股脑抛出来,让高焕无可辩驳。
即便如此,李宗本并未因此猜忌李适之。
朝堂从来不会清如许,官员们天然就会寻找盟友,就连薛南亭都无法免俗。
虽说这位左相为人清正,不屑于培植党羽,但他绝非孑然一身,手底下终究还是有一些得力又可靠的人手。
故此,李适之和戚维礼的关系不算出格,李宗本对此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直到今日的大朝会,汪鼎以一己之力扳倒戚维礼,李宗本知道这肯定不是瞎猫撞上死耗子,而是部分官员因为京察一事对李适之的凌厉反击。
等到沈万章和孔清文出面弹劾裴方远和娄焕章,李宗本不禁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李适之。
他让李适之执掌吏部和翰林院,不代表他会毫无防备,更不代表他会将权柄全部交到对方手中。